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袖,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一直备受争议。其中,他不抗日、
从政治角度来看,张学良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并不牢固。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阀混战、政治斗争十分激烈,东北地区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张学良作为军阀出身,其在东北的权力来源于一时的军事胜利和政治妥协,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坚实的基础。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可能担心面临***、***等各方势力的夹击,选择暂时保持中立,等待时机。
从军事角度而言,当时东北地区的军事形势相当复杂。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势头强劲,东北军在数量、装备、训练等方面都明显劣于敌人。而且,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更是导致了军事上的困境。张学良或许意识到,自己的军力无法单凭东北军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和损失,放弃东三省,暂且退守内地,也可以为日后反击做更好的准备。
再者,个人因素也在张学良的抉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作为当时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家族压力。他或许在内心里并不完全愿意牺牲大量士兵的生命去抵抗一个强大的敌人,同时也希望能够保存一线生机,保全自己的根基。张学良还可能考虑到了自己的家人和亲信,不愿让他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张学良选择不抗日放弃东三省的原因既有政治考量,又涉及军事因素和个人意愿。这一历史***在当时的背景下或许是他做出的唯一选择,但也因此让他深陷于历史的指责和质疑之中。